NHK纪录片《明治》笔记(一)

NHK纪录片《明治》笔记(二)

人畜走避 posted @ 2009年4月14日 04:46 in 历史 , 1173 阅读

明治教育的理想,是让所有人都能接受教育,但后来却形成了只是为了通过考试的风气,孩子们所需要的学习能力究竟是什么?本集以为教育改革而奔走的官僚泽柳政太郎为轴心,探讨遗留至今的问题。

木户孝允:国家的富强,就是人民的富强。在全国逐步兴办学校,大力推广教育,是今日之一大当务之急。

学制:学问乃立身建业之本,务使乡中无不学之户,家中无不学之人。

学制打破了江户时代身份制度的隔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福泽渝吉:门阀制度是家长的敌人。

对推行文明开化的明治日本来说,小学校是极其重要的设施。

对明治的儿童来说,小学是疲于应付考试和竞争的场所。

明治政府试图从初等教育阶段便开始网罗建设新国家所需要的人才,在人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发挥才干的原则下,小学成为对孩子进行甄别的地方,而考试作为甄别工具发挥了巨大威力。

人人平等的新时代来到了,把与生俱来的身份作为评价标准的时代变成根据成绩对人进行评价,而通过考试,孩子们切身感受到了这一点。

泽柳政太郎凭借能力而成为官僚,是不靠地位和关系,任人唯贤时代到来的象征性事件。

帝国大学的毕业生不经考试即可在中央政府部门任职。

立身扬名要靠能否在考试和竞争中取胜。明智二十年代追求学历蔚然成风,希望建功立业人的最高目标是考入帝国大学将来成为博士或者大臣。

以取得学历或取功名为人生最高境界的价值观下,很容易把考试作为目的本身。

要是问为什么去上学,只能说是为了考试。同学们无不如此,但逢考试便如凶神恶煞,囫囵吞枣地能吞多少就吞多少。环顾世间,大家都在干这毫无意义的傻事 。

一个外貌温厚之男生,诸科皆卷答无误,试毕忽倒地不起,不辨前后,治愈后复讯以旧题,则一问莫能答矣。称皆因彻夜苦读故也。

直到明治中期,让所有人都能上学的目标仍未实现,而考试的弊害却已经显露出来。

泽柳政太郎(关于普及小学教育之鄙见):学生的出席率很不稳定,表面上就学率不低,而其实到校学生很少,其原因在于教育行政部门偏重于小学的普及,而忽略了提高实效。要实行小学教育的改良。

泽柳的改革:

提高了小学的就学率

废除小学的升级和毕业考试,重视平时的学习以此作为成绩(此乃为避免身心发育中之学童由于竞争心而在学习之前一时学习过度,这不仅仅有害其身心发育,更形成为应付考试而学习之陋习)

重视发挥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偏重于灌输知识,合理配置智育和体育的比重

明治三十年代,中学入学竞争率开始上升。其背景是重视学历的社会风潮。

成人没有与其学历相当的能力,原因在于过度排斥记忆背诵,忽视基础计算训练。

考试再一次称为竞争的道具,泽柳的改革在现实面前只得步步退让。

我国之教育以往以灌输式教授及考试制度为重,其结果徒召死记硬背之流弊,陷于浅薄模仿而疏于实际运用。乃至于以侥幸取巧为能事,其缺陷在于唯高唱国民教育之必要,而实则弃其实情于不顾所以然也。

我国小学教育现存的重大问题是什么?

教育的均一性抹杀了个性

教育的表面化装饰化

成绩考察的标准偏重于知识面,与其测定知识的记忆能力,更应该认可孩子们的功夫和努力。

自泽柳开始的新式教育被称为自由教育,曾造成巨大影响。

日本的教育制度即使不是爱国主义或军国主义性的,也必须加以改革。这意味着要改变考试第一主义,被考试准备所支配的教育制度会成为形式化的千篇一律的东西。

 


登录 *


loading captcha image...
(输入验证码)
or Ctrl+Enter